当前位置:首页>文章中心>家谱新闻>福建一明朝太监的家谱,内容颠覆《明史》,清朝果然篡改了明史?

福建一明朝太监的家谱,内容颠覆《明史》,清朝果然篡改了明史?

发布时间:2025-07-29 点击次数:22

家谱,又称族谱、宗谱,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。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,家谱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本家的世系繁衍,还用以记录这个家族的兴衰起落——何时繁茂,何时凋敝,从何人开始建功立业、官拜相公,从何人开始不善经营,走向败落…… 古代的家谱和祠堂、宗族聚居地密切相关,更是和祖辈生长的土壤关系密切。



因而,随着朝代更迭,或者一些战乱、天灾的年代,历史上的很多家谱就此消灭断线,许多家族因此无迹可寻。 当今可见的大部分家谱,大多是从明清两代开始撰写的。 明清时期,由于统计人口、税收等需要,加之人口数量和相对位置趋于稳定,统治者非常重视户口、籍贯等人文资料信息,大多数家族都开始拾起失落的族谱,进行修补,乃至出现了专门替人修撰族谱的“谱匠”职业。人生须臾百年,唯有史料留存于世。 由清朝所著、记录明代大致历史的《明史》也是其中一员。既是史料,自然以极高的真实性成为后人所参考的范本。 然而,后世在福建发现了一部来自明朝一位宦官的家谱,其中的记载竟和《明史》有所出入。经过进一步的考证比对,其中有出入的事情并不少,甚至一些记载有明显的趋向不同,这使得后人不禁顿生疑窦:一个是家族自己的家谱,一个是朝代修撰的史书,而对于这些事件的记载,究竟孰真孰假?难道清朝在修编史书的时候,有所隐瞒或者是有所篡改吗? 且从这位宦官的家族,以及其中记载的一些事件开始讲起。 一朝权臣,族谱一端2011年期间,有人在我国福建地区发现了一部家谱,经过勘查了解,确认这部族谱属于明代的一位有权势的宦官,其人名叫张敏,这部族谱也因而被称为《张氏族谱》。



微信二维码

138552583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