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高中学习心得
陆姝媛 利辛陆氏,景字辈,陆氏83世,安徽大学2025级新生
回望2025年高考放榜的那个清晨,当620分的数字在屏幕上定格时,我知道自己与安徽大学(编者注:211高校)的缘分就此启程。这份成绩并非偶然,而是三年来在学习方法上不断试错、沉淀的结果。
我始终相信“节奏”比“时长”更重要。每天清晨会用20分钟梳理当天计划,将知识点拆解成可落地的小目标——比如“吃透3道三角函数综合题”“背诵15个英语高频词搭配”。课堂上专注捕捉老师反复强调的“题眼”,课后立刻用思维导图复盘逻辑链条,遇到模糊点绝不拖延,当晚就找老师同学厘清。
对待薄弱科目,我用“靶向突破法”:数学曾是短板,便收集近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,集中攻克函数与导数的中档题,从错题中提炼“解题切入点”;英语作文则仿写范文框架,积累不同话题的万能句式,每周限时练笔两篇。
我从不熬夜刷题,坚持23点前入睡,清晨利用黄金记忆期背单词、记古诗文。周末会留半天时间散步、看纪录片,让大脑适度放松。正是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,让我在高压的高三始终保持状态。
如今我即将踏入安徽大学的校门,更明白:所谓方法,不过是把“坚持”拆解成每一天的“认真”,把“目标”细化成每一步的“具体”。前路漫漫,这份脚踏实地的力量,仍将是我探索未知的底气。
语文:
积累词汇: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,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(高中阶段也要广泛阅读,但学习更紧张);多读古代经典著作,比如《古文观止》、《资治通鉴》和经典名著等;积累优美词汇和经典语句,丰富词汇量和语感。
理解与鉴赏:深入理解文章主旨,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文学作品,如修辞手法、情节结构等。
写作练习:定期进行写作训练,多看作文案例,写作也有技巧;注重文章结构、逻辑和语言表达,多写多改,提升写作能力。
数学:
理解概念:弄清楚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性质,理解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。
多做练习: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,题海战术是有效的,多练自然熟;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,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。
总结错题:认真分析错题原因,及时纠正错误,避免重复犯错,整理记录错题本;整理记录思维导图,整理记录易错点本,。
英语:
词汇积累:每天背诵一定量的单词,通过阅读、写作等方式巩固记忆,扩大词汇量。
语法学习:掌握基本语法规则,通过大量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,学会灵活运用。
听说读写:多听多说,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;广泛阅读英语文章,提升阅读理解能力;坚持写作,锻炼书面表达能力。
对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,英语大部分得分点都在单词,应该花大量时间提升单词量,对英语成绩在三四十分的同学,可以在每篇英语课文下记录汉字,因单词反复在不同课文出现,一段时间后,单词量就快速提升上来了,再辅以语法学习,英语成绩能快速提升至80%左右。
理科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技术等):
理解原理:深入理解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,如物理定律、化学反应原理等。
实验操作:重视实验,掌握实验操作技能,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。
多做练习:通过大量练习题巩固知识,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总结解题方法。
文科(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社会等):
广泛阅读:阅读历史、哲学、社会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,拓宽知识面,培养思辨能力。
理解记忆:理解历史事件、哲学观点、社会现象等的背景、原因和影响,通过理解加深记忆。
联系实际: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,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,培养综合分析能力。
文言文、哲学理论、历史事件、社会现象等,文科是相同的,融合学习,联想学习,不要孤零零的学,比如学文言文,能总结联系哲学理论,类提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,多思考,多联系,才会理解更深,才会收获更多。
供稿:陆晓飞 编辑:陆武 审核:陆伟